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要关注什么,答案在第五届课博会中原共识
第五届课博会中原共识
从第三届课博会发布会上海共识开始,每一届课博会的闭幕式上都会发布会议达成的共识。如今,共识立会,已经成为课博会的重要会议文化。我们认为,共识力就是生产力,共识力就是课改力。第五届课博会围绕“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”这一主题,形成了如下7点共识。
1.核心素养的落地迫切需要通过“课堂革命”来完成,需要我们“为未知而教,为未来而学”,需要遵循两个重要路径:以生活视角重构课堂,用设计思维改变教学。
2.以生活视角重构课堂,意味着学习即生活,“生活法即教育法”,让学习与生活同在;意味着学习要走向体验,在玩中学,在做中学;意味着再造学习时间和空间,意味着学习在窗外,世界即教材。
3.用设计思维改变教学要求教师首先要成为学习的设计者,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,让学习在真实世界发生,从教程设计走向学程设计,从碎片化设计走向系统的单元设计。
4.核心素养时代意味着跨界、融合将成为教学新常态,意味着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需要完成两种整合:一是学科内的课程整合,二是跨学科的课程整合,在此基础上实现课程重构与教学方式重构的统一。
5.核心素养不是综合素养,不是全面素养,而是关键和少数素养。这其中思维力不可缺席。当每一个学科、每一节课都可以促进学生思维重构的时候,我们便找到了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。
6.核心素养课堂上,学习将成为一种信仰,教师和学生都将成为学习者,成为爱学习的人、会学习的人,具有学习力的人。在学习这件事上,师生是相互悦纳,互为资源的。
7.核心素养是课程改革的灯塔。灯塔的指引常常可以让我们走得更远,但无论走到哪里,都不能偏离教学背后的人。核心素养的落地是以坚守“人本立场”为前提的。
链接:第四届课博会南通共识
由中国教师报主办的第四届课博会有好课观摩,有主题沙龙,有专家报告,最终从众多的专家观点和课堂展示所呈现出的课堂特质中,总结产生了关于好课的七个特点,被称为“南通共识”。
第一,好的课堂一定是可以看见真实的课堂,学生真实合作、真实表达、真实发问,师生真实共处、真实对话、真实连接,让课堂的一切真实起来。学习一旦真实发生,课堂便走向了深度学习。
第二,好的课堂是不断走向深度学习的课堂,而深度学习是走向有思维挑战的学习,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有要迎合学生、满足学生,更要引领学生、发展学生。
第三,好的课堂首先是关系的确立,是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。先确立关系,再实施教学,这既是理念也是方法,师生之间关系好了,结果自然就好了。
第四,好的课堂是练习规则和习惯的地方。练习学生如何想、如何说、如何听、如何问、如何合作、如何分享,如何相互尊重、相互欣赏。
第五,学习永远是学生自己的事情,学习最大的敌人是包办。好的课堂就是让渡时间和机会给学生,让学生自主起来,让学习既成为学生的权利,也成为学生的责任。
第六,好的课堂是学会不断改变的课堂,是需要不断纠偏的课堂。它一定不是教与学,究竟谁先谁后,谁多谁少,师与生到底谁是课堂主人的二元对立关系;好的课堂可以在所谓的对立中找到统一,进而走向教与学和解的课堂。
第七,好的课堂是可以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地方,是可以生产学生独立精神和公民意识的地方。好课堂里出故事,好课堂里出素养,好课堂里出精神,好课堂里出公民。
(来源:中国教师报)
本期编辑:果果
★ 关于中国民办教育共同体
这是一个贴地行走的研究组织,一个公益性的学习社区。我们坚持抱团取暖,信仰行动哲学,以学习、改进、共享的方式,推动民办教育的集体繁荣。
★ 联系我们
电话:18611016806